杜绣珍x刘涌昌:巨大集团期许再旺50年
巨大集团董事长杜绣珍(左)与执行长刘涌昌。
全球自行车龙头巨大集团,今年欢庆成立50周年。公司董事长杜绣珍与执行长刘涌昌连袂接受本报专访时强调,台湾号称自行车王国,无论产值、技术、创新均无可取代,自行车产业的发展相当值得期待,巨大集团期许可以「再旺50年」。巨大将透过三具成长引擎,来达到此一目标,包括电动辅助自行车(E-bike)、匈牙利与越南两座新厂及推广室内骑车的盛行,有信心在未来五年内,让E-bike占比冲高到5成,引领巨大营运续攀巅峰。
在疫情催化下,自行车产业近三年来,买气呈现井喷式的爆发、库存也创下历史新低,各国经销商大抢车,巨大集团订单满手、产能满载,2020、2021连续二年,每年都大赚一个股本以上,2022上半年就大赚近一个股本、前三季营收续创新高。
不过,刘涌昌也很快就看到了问题。随着疫情趋缓及海运、缺柜现象改善,加上俄乌战争引发高通膨,让消费力道减弱,自行车产业也出现了订单调整、库存增加等现象。
刘涌昌进一步说,目前来看,传统自行车的市场量持平,回到了疫情前、也就是2019年的常态,但E-bike产值持续提高;而中低价自行车的库存水位确实提高,尤其去年基期很高的美国市场,近二个月消费力严重下降、欧洲市场消费力也在下降,供应链长短料问题也依然存在。但巨大有能力消化库存,且E-bike还在持续成长,大陆内销市场也还在成长,巨大还有很多成长引擎,会视市场的变化逐一推出。
陆厂生产的E-bike 获美关税豁免
谈到美国市场,杜绣珍透露,巨大因全球E-bike订单太多,实在生产不来,所以,有部分E-bike在大陆厂生产、再出口到美国,过去几年,都被美国301条款课征25%的高关税,但巨大的E-bike仍在美国照卖。如今,随着美国301条款豁免了E-bike与童车的高关税,巨大的E-bike在美国市场可以降价销售,将更具有国际竞争力,她强调,巨大的营运不会随着景气上上下下,50年来总能看到机会、也成长在每个新契机,获得更好的竞争力。
杜绣珍举例说,当年大陆出现共享单车、重挫了台湾自行车产业,当时巨大就决定扩大布局欧洲市场,抢先到匈牙利投资设厂,如今又在越南投资设厂,匈牙利厂除了短链贴近欧洲市场外,提前布局越南厂,主要是看准越南自行车于2025年以后,出口到欧洲可享有零关税优惠,持续提高巨大的市场竞争力。
大陆封控 三个月就追回产能
刘涌昌也补充说,疫情期间,大陆许多城市实施了封控,这是不可预期的状况,就像2020年2月疫情刚爆发时,巨大昆山厂区一整个月不能生产,但等到情势稳定了下来,花了短短几个月就把产能追回来;今年4月,再次历经大陆昆山厂因疫情封控、被迫停工一个月的震撼教育,因为有了经验,利用加班、调班等方式,也是在三个月内追回产能,第三季营收并续创同期新高。
刘涌昌还提到,巨大集团手握三大成长引擎,包括E-bike在未来三至五年内,预期每年都能呈现双位数成长;筹设中的越南厂与新加入的匈牙利厂,两座工厂的生产效益未来持续发酵,会提供很大的成长动能,其中,匈牙利厂将分三期投资,规划最大年产能可达100万台,第一期产能约30万台,去年已贡献1亿欧元的营收,今年预期将贡献更高的营收,投资效益已逐年发酵。
至于越南的投资,目前已挹注2,000万美元设立越南子公司,直接购买土地与厂房,快速投入生产。刘涌昌说,越南厂初期规划产能30万台,预期至少可维持三至五年,巨大预计另在新工业区购置10万平方米的土地,未来再视市场需求投资新厂。
高阶自行车 营运新成长动能
巨大集团在全球广设生产基地、分散投资风险,刘涌昌相当自豪的说,巨大对于工厂的经营很有一套,「我们的工厂从来不缺单子,从来也只是我们在选择OEM的客户」,巨大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代工厂之一,且拥有创新研发与生产能力,对市场也够了解,但巨大从不追求数量,而是要做高附加价值的产品。
「东方不亮、西方亮」,刘涌昌说,2016年大陆当时流行共享单车,台湾自行车整车厂在大陆内销市场,普遍都受到冲击,但随着欧洲开始流行E-bike后,高毛利的高阶自行车与E-bike,成为巨大营运成长的新动能。以今年上半年来说,E-bike占集团营收已达到28%,以后公路自行车的发展,还会有轻量化的电动车、E-Cargo载物电动辅助自行车等市场,一起加进来,「巨大已看到E-bike的未来,预估以后会占集团营收的50%,「五年内一定可以看得到!」
刘涌昌也观察到,以前自行车都是白天骑、户外骑,「但疫情期间,我们看到很多人在家里骑,对巨大来说,这就是一个成长的新契机」,自行车成为室内、室外皆宜的运动方式,室内骑行这块市场,会是巨大未来努力开拓的成长引擎之一。
不过,巨大面对的不只是同业竞争。杜绣珍说,自2018年开始,欧洲许多原本非自行车产业的大财团,最典型的就是汽车业者,开始看上了自行车市场,面对这批拥有庞大资本、影响力的财团,争相大手笔买工厂、买通路,以各式各样的并购策略进军自行车业,很难说不是一大挑战,因此,巨大以前主要透过检视自己,有什么就去做什么,但未来的50年,如果要赢的话,应该改变方式,「开始检视缺什么、补什么!」
敞开胸襟 愿与电子业异业结盟
但杜绣珍也坦言,巨大现在最缺的,就是电子这一块,自行车已进入电子IoT产业,未来在核心零组件上会出现很大的变化,许多台湾的电子业者,都想分一杯羹。「确实有很多上市柜的电子业者,看到这块市场,愿意跟巨大一起合作开发。」她强调,电子产业如果自己要走这条路,会很难追赶上,而巨大愿意敞开胸襟、开放异业合作的机会,欢迎有兴趣一起合作的电子业者,来跟我们洽谈。
杜绣珍感性的说,巨大集团创办人刘金标是一位巨人,他把台湾自行车产业拱上了世界舞台,尤其是在生产制造这方面,目前巨大依然维持着这样的生产模式。接班后,虽然经历过挫折,但她朝着三个方向努力, 包括生产制造朝短链供应贴近市场、让消费者主导公司的走向,以及数字转型的目标更清楚。这三个方向,正在一步步具体的落实。
刘涌昌自信满满地说,台湾的自行车产业,不论产量、产值、技术、创新等各个方面,全世界都无可取代,大陆、越南是自行车业的制造大本营,但都由台商主导;全球自行车零组件也握在台商手里、到欧洲设厂的也都是台商;全球任何有创意的产品,最终还是要拿到台湾生产,「台湾是自行车的王国,未来10年,看不到有谁能追赶上我们!」